咨询热线 400-6169-615

跨考教育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18-10-12 12:59:01

考研备考的时候,吸取一些过来者的成功经验,对于考生来说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下面是跨考教育成功学员分享的辞职考研半年跨专业考取北交大金融专业成功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

离紧张和舒缓错落有致的备考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那段时光的形象也逐渐依稀起来。在它终将成为人生一个节点而不是过程之前,愿从新的角度谈一下这个过程,一些重新发现自我然后定义生活的感想和经历。希望读到这些文字的新一届考研同学,也能让备考的日子丰富起来。

内生动力与外在环境——谈心理状态

台湾著名的心灵鸡汤烹饪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时就写到:“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全宇宙都会在帮助你。”先不说这句话是不是过于鸡汤,这其实就体现了从外界汲取能量的思想。

随着岁月开始在脸上和心里留下痕迹,我们的眼界也在不断开阔,与此同时,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丰满起来,例如在儿时我眼里,谈及“贫与富”时,给一张十元纸币就是富,而现在富的概念随着胡润排行榜的更新而不断重写着。当人从眼界相对逼仄的环境里突然被暴露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内心都是会受到冲击的。例如我当我有一次瞥见北京大学某系列讲座活动的海报时,主讲人高屋建瓴的眼界、多元化的背景还有超越专业限制的内容确实让我感到震惊。

正因为在意所以觉得痛苦,而痛苦的消化方式无非有两种。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假如A君非常喜欢明星范冰冰,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转化,会让人忽略生活的多彩。他消化自身情感的方式有两种:

(甲)变成范冰冰一样的巨星,拥有和她一样的面容和气质;

(乙)变得更能接近范冰冰,比如成为范冰冰的经纪人,或者成为娱乐公司的CEO请范冰冰来家吃饭。

我认为这样的一种心理落差的消化,才是动力最纯洁和不竭的源泉。如果不怕麻烦问一下考研有幸上岸的人,他们会告诉你要么歆羡某所大学的学术水平,要么仰慕某座城市的气质,可是通过考试成为他们在册学生之前,他们也许不能在这个大学听课,或者不能在这座城市立足,所以研究生考试或许成为了他们当前的最优选择。

与这种内在动力相对的,则是外在环境。相信有很多人在初期参与考研,是被大潮所裹挟的。虽然不清楚自己欲求的人也有很多成功上岸的案例,但是研究生生涯再美丽也终究有结束的一天,面对下一个人生的关口,不能一直做地铁里被挤上车的那位,只有你拼命往前面挤,才有可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这样被动地去参与考研,走完这一遍流程来会觉得心力交瘁,到了后期也许会反复质问手头的事情有什么意义,然而这都是考研之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尤其对于很多本科专业家长包办的考生来说,是对选择能力,和执行选择能力的第一次检验。

学霸和学神的差距——谈时间投入

渐渐地发现了学习上有两大人群,而且两种人群的分野正在越拉越大,即学霸群体和学神群体。学霸本义指时间投入长的人,例如曾背书输给床下盗贼的少年曾国藩;学神指投入时间少但是成绩优异的人呢,例如成为网红之前的仲永。

现在流行一种有失偏颇的倾向,即损学神而贬学霸。具体表现在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上花太多时间会被认为书呆子、与世隔绝、不谙世事,而一个人如果学习少但是成绩好则会成为追捧的对象,而学神自己也会可以营造“一学就会”的印象。这种倾向其实荼毒颇深。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即深度记忆是大脑新突触的形成。而部分人所谓的学习只是浅层记忆。学习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是应用,然而也许很多知识在我们看来还没到应用时便已忘记,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大学的期末考试,其实便是考的浅层记忆的东西,同一门课10个小时和100个小时的记忆之后得到的成绩,并不是10倍的关系。而考研真的开始考你的深度记忆了。

例如数学卷子找两位都会做但是反应速度不一样的人做,得分绝对是有差异的;英语找两位学了一年和十年的人来做绝对是有差异的;经济学综合找两位学了10小时和100小时的计算机系或者音乐教育系学生来做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形成一种深度记忆的习惯。具体表现在:

(1)不要被遗忘所吓倒,而是反复地训练和温习;

(2)不要为某个单词、概念、图形熟练背诵沾沾自喜,要对知识有着框架性的掌握;

(3)不要满足于“见了认识”,甚至要做到比它本身还要了解它;

……

如果要算下来,备考的过程确实是冗长的艰巨的,最低底线就是4个月(1000小时)了。所以面对这么长时间的备考过程,我们要开始提倡起学霸精神而不是学神精神。

然而重复记忆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是一种反客为主的状态。研究生考试和高考不一样,尤其是在一些学校拥有自主权的科目上,容易看出出题人的良苦用心,如对家国天下者的渴求,或者学术潜力的看重,或者对数理逻辑等能力的推崇等。虽然有些导师希冀的闪光点我们不能临时培养,但是确实能通过有目的的学习简单的伪装一下,这不是难以启齿的事情。

不必局限于经验主义的桎梏——谈方法论

人们做成一些事情之后,剖析罗列自认为成功的几大因素然后推而广之,是为经验,提供给后来者一些参考价值。而经验的意义,并不是提供给了照搬的全套模式,而是选择的空间。

首先,考生们的教育背景完全不相同,一方面是结构性的能力差异,例如可能数学上手的人不善于论述阐释,而更普遍的是整体性的能力差异,比如因忙于其他事情而在本科阶段没有特别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等。这就决定了经验能够转化为模式,需要对自身客观状况的切实考量。正所谓站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现在看来,当京内书香门第世家出身、自幼吃穿无虞的高晓松指责清华毕业生没有家国情怀的时候,是否有些片面和偏激呢?

其次,人们往往对自身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认识不到位。有时候,出于显示自身能力的动机,他们会掩盖一些主要因素而放大一些次要因素,正如在分析中国经济成长奇迹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将其与中国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联系起来,隐藏一些对学习模仿能力、对财富的价值判断等因素的挑明,所以有些经验其实并不是高质量的方法论。

以上启示我们,他人的经验是否能移植到自身,确实需要一个试错并纠错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需要费一些功夫的。例如有些人擅长文字记忆(抄写),有些人擅长听觉记忆(朗读背诵),有些人擅长空间记忆(思维导图),这些人的方法没有谁对谁错,采用了思维导图的人面对死记硬背的人,也万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所以,我们从小学到本科这十几年的路程,本质上就做一件事,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学习方法。如果早些年对这一方面思考得不够深入,那么到后期面对高考也好考研也好这种部分地决定人生命运的大型考试,不能找到最科学有效的方法,那么结果自然是偶然性很大的。

于是,结合第一点来看,有目的性的学习还是开始得越早越好,因为越早试错的次数就多成本就小。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二战考生,现在看来,并不是因为学校太难,而是试错的周期太长,导致一年半载完不成所以需要两年及以上去解决。当我漫步在公寓附近的高校里,看到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笑靥,其实最想对他们说,找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也许他们心中或许早已有判断,那么我就提醒下他们今晚就开始。

最后,是不是感觉干货略少呢?那么最后再附上一些图表,会比文字更立体一些。

跨考教育考研成功经验分享跨考教育考研成功经验分享跨考教育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课程安排时间:

白班、晚班、业余制班、周末班、一对一定制课程(详情请咨询顾问)

 班:8:30-16:30 周一至周五白天时间段选择)

全日制:8:30-11:30/13:40-16:30 (周一至周五全天上课)

晚上班:18:00-21:00

 末:8:30-16:30(每周六或周日全天)

具体上课时间学员根据自身时间安排选择报班。

课程周期:

课程周期长短以学员实际所报班级为准,一对一课程和培训老师沟通安排。

课程收费:

因学员自身基础和所要学习达到的程度、报班时间长短等客观因素不等,我们开设有不同的班级,费用有所区别,费用以学员所报班级为准,学员根据自身要求选择报班,如有疑问请咨询报名老师。

不同时间校区有不同的优惠活动,详细优惠以当时参加的优惠活动为准。

预约试听体验课程:

学员如需参加体验课程,至少需提前一周和顾问预约体验课程,提供给顾问参加学员姓名+电话+课程+所在地区,顾问会及时登记预约就近校区体验课程,预约成功后顾问会通过电话或短信及时通知学员。

报名须知:

1、外地学员,需代办食宿,提前和老师预约沟通。

2、学费不包含食宿费用。(全日制住宿课程除外)

3、校区顾问会不定期回访学员,了解基础情况,请学员配合顾问回访。

4、课程调换或改期,需到校区和课程老师沟通。

5、课程退班退费,学员需到校区办理。(实际情况以校区规定为准)

6、报名完成后保留好报名票据,以及课程老师联系电话,以便后期和老师跟进

7、优惠活动请和报名老师咨询了解。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如需帮助或了解最新优惠活动,请在线联系顾问,顾问会第一时间安排课程老师电话和您沟通介绍!